close

無孔不入的細菌才是主角

 

現代人經常外食、飲食過度精緻化,過多的肉類攝取,常導致營養不平衡,輕則腸胃不適影響生活品質,進一步則營養失調,對免疫系統、消化系統、皮膚、口氣等都有極大影響。基於補償心態,想讓自己的腸胃道與身體機能回復平衡,也因此益生菌近年成為基本保健品選項之一,藉此整腸顧胃排除毒素。


 

 

什麼是益生菌?

 

「益生菌」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,是對人體健康有著正面幫助的活性微生物,不但可以幫助消化、改善腹瀉、預防腸道疾病,兼具降血壓與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濃度,不同菌種有著不同的功能,可以說是好處多多!但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從吃的到喝的百百種種,益生菌到底要怎麼選,才能符合腸胃真正需要?

 

根據歷史記載,人類最早食用的益生菌是來自於酸奶(優酪乳),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前,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遊牧民族就已經製作和飲用酸奶了。最初的酸奶可能起源於偶然的機會。那時羊奶存放時經常會變質,是由於不良細菌污染了羊奶所致,但是有一次空氣中酸奶的乳酸菌偶然進入羊奶,這些益菌使羊奶發生了類似於腸胃道內的變化,變得更為酸甜適口了,這就是最早的酸奶。

 

 

白人黑人都是人,好菌壞菌都是菌

 

20世紀初,俄國科學家埃黎耶·埃黎赫·梅契尼可夫(Élie Metchnikoff)在研究保加利亞人為何長壽者較多的現象時,發現這些長壽者都愛喝酸奶,而發酵後的乳類中所含的乳酸菌對人體的健康具有益處。

 

A菌:嗜乳酸桿菌(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),長駐於小腸,分泌乳酸與醋酸抑制壞菌入侵。主要功能為增強免疫力、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陰道黴菌生長。

 

B菌:比菲德氏菌(Bifidobacterium species),也稱雙歧桿菌,多定殖於大腸。較常見菌種為Lactobacillus bifidum,其他還有雷特斯菌(B. lactis)或龍根菌(B. longum),具耐酸、耐膽汁、耐氧等特性,主要功能為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及有助於病毒性腹瀉的改善。此類菌株最大的特色在於雙歧結構,能有效卡在腸道表面構成保護膜,所以對於腸道防護作用佳。

 

C菌:凱氏乳酸菌(Lactobacillus casei)是腸內定殖力最強的乳酸菌,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,主要宣稱為預防腸道不適症狀、提昇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過敏物質釋放。

 

LP菌:副凱氏乳酸桿菌(Lactobacillus paracasei),代表性產品為統一LP33機能性優酪乳。國內研究號稱可以抗過敏,分泌高濃度γ干擾素,來減低過敏發炎反應。市面上強調過敏配方的產品,大多含有LP菌與LGG菌(異位性皮膚炎),在考慮益生菌發揮作用前,須考慮菌株定殖的問題,所以在選用「過敏配方」的益生菌時,建議挑選「LP」+「LGG」+「A、B」菌,增加抗過敏菌株的定殖力,而非單一菌株的產品。

 

LGG乳酸菌:鼠李糖乳桿菌(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),根據芬蘭學者研究報告,服用LGG乳酸菌可降低50%寶寶在2歲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,但會使寶寶得到氣喘的機率增加3倍、得到過敏性鼻炎的機率增加2倍。此類益生菌的作用,必須服用4-8周後才可能有改善的作用,並非像「改善腸道功能」的菌株,能在1-2周發揮作用。

 

1. 菌數多真的比較好嗎?


廠商常標榜益生菌產品含高菌數,部份廠商更聲稱有500~1000億的含菌數,益生菌真的愈多愈好嗎?

其實腸道裡能定殖的益生菌含量有限,過量的菌數也未必能全數發揮它們的作用。市售標榜含1000億菌株的產品,最後要看的也是其菌株在腸道的定殖率。如果最後無法抵達腸道定殖(繁殖),即使吃下2000億的菌到最後也等於是0。

 

而部份業者標榜超高的菌數,但卻使用大量廉價的腸球菌充數,腸球菌屬於乳酸類,其抗逆性能較差,相對於更加厭氧、培養保存條件更嚴格的雙歧桿菌、乳桿菌、鼠李糖乳酸桿菌等,低價的腸球菌成為益生菌食品衝高菌量用的首選,所以許多業者會用腸球菌來充數成500、1000億的高單位益生菌產品,反過來高成本的優質菌種含量則少了。而腸球菌較為脆弱,還未進入腸道大多就已經被胃酸消滅,消費者以為買到高CP值的產品,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,廠商的算盤當然比你會打,所以買益生菌,應該菌種功能為優先,而非數量。

 

 

2. 添加膳食纖維


益生菌中的腸球菌會製造乳酸、促進腸胃消化,但因腸球菌容易死掉,所以為了讓消費者有排便順暢的錯覺,業者會在益生菌食品中加入麥芽糊精(或名難消化性糊精、抗性澱粉)、菊糖等膳食纖維,以代替菌種幫助腸胃蠕動的效能。

 

雖說膳食纖維是益生菌的食物,能夠延長益生菌的活性,不過本應該用益菌幫助消化,卻改以膳食纖維達到效果,而且這些纖維無法像益生菌一樣分解毒素、排除壞菌,腸胃道菌叢未被改善的話,膳食纖維也只是治標不治本。

 

3. .益生菌的果寡糖、半乳寡糖、乳果寡糖、果糖,有何不同?


寡糖與膳食纖維一樣同為益生質(益生菌的食物來源),其有分果寡糖、半乳寡糖、乳果寡糖、菊糖…等等。寡糖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是好菌的優質來源,像母乳中就含有半乳寡糖。


而果糖有別於寡糖,它的營養價值低,會直接轉化成脂肪囤積,在益生質中的效果是最差的,若發現成份表中是添加果糖的益生菌產品就要多多考慮囉!而廠商為何要用果糖呢?當然就是cost down的成本考量。
※註:益生質-益生菌帶進體內的便當,也是體內原生好菌的食物。

 

 

4. 製造技術: 粉狀vs.顆粒


台灣益生菌產商偏好用酒精造粒,將益生菌製成顆粒膠囊雖方便吞食,比起粉末狀的益生菌來得不易受潮,如技術上無法避免粉末塵揚(粉末飛揚),用酒精造粒技術也較為方便,但是因為要壓縮造粒,所以須使用一些化學添加劑;而研發粉狀益生菌的業者,必須有更高級的封裝技術,如此便可以防塵揚,並且減少化學添加劑,吃起來更為安心。

 

 

更多健康有趣資訊,請上我們

Facebook 【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cbbio/ 】

Instagram 【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yazhoubio2320/

 

 

 

資料引用: 微笑藥師網 http://b303094004.pixnet.net/blog/post/57449548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亞洲生化健康交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